《银行外汇业务尽职免责规定(试行)》对虚拟货币交易者有什么影响
作者:上海沙俊律师
在上一篇文章,我们对外管局发布的《银行外汇风险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做了深度分析,然而,外管局于12月26日同时又发布了《银行外汇业务尽职免责规定(试行)》文件,今天就让我们一文读懂这份规定,深入了解其背后的重要意义和关键要点,助力大家明晰外汇业务中的规则与权责。
在外汇业务开展过程中,银行的责任边界与免责情形一直备受关注。《银行外汇业务尽职免责规定(试行)》的出台,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明确规范,避免过度监管以及银行的外汇业务受到强烈震动,保障金融稳定秩序。该规定不仅关乎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也与每一位交易者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一、银行的义务有哪些
尽职展业义务:根据《银行外汇业务尽职免责规定(试行)》,银行在外汇业务全程中需履行“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职责。银行必须勤勉尽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预防、识别、评估、监测并处置外汇合规风险。
依规审查义务:银行需对客户办理的外汇账户、外汇资金收付、结售汇等业务进行合规审核。审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外汇管理规定执行,并在参考第三方专业机构报告时,审查其报告的质量和真实性。若银行依据金融监管等部门的指导意见进行业务办理,应保持审慎的态度,并确保符合规定的合规标准。
监测报告义务:在执行外汇便利化政策并为客户办理外汇业务时,银行需要开展交易风险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违规风险并向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如果监测系统已预警但未将相关交易纳入外汇风险交易报告,银行应提供合理的未报送理由,确保透明度和合规性。
遵守国际规则与报告义务:银行若因遵守跨境业务的国际通行规则或境外卡组织等国际机构的要求办理业务,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违规风险,应及时报告外汇管理部门,确保遵守国际监管标准。
申述评议配合义务:在外汇局立案调查涉嫌违规行为时,银行应在收到初步定性和处理意见后,若认为符合尽职免责情形,应及时填写并反馈《申述表》及相关证据,并在评议过程中积极配合外汇局的调查和要求。
二、银行未履行《办法》规定的义务,会面临哪些后果
若银行未履行义务,需承担包括行政处罚在内的法律责任,根据规定,法律责任是指依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实施的行政处罚相关法律责任,不包括接受外汇局约谈整改、批评教育、风险提示等责任。
三、银行在实践中大概率会上报的风险交易行为有哪些,虚拟货币交易中,高频高危典型交易有哪些?
大概率会上报的风险交易:银行一旦发现或有合理理由怀疑涉及涉嫌虚假贸易、虚假投融资、地下钱庄、跨境赌博、骗取出口退税、虚拟货币非法跨境金融活动等行为的交易,必须进行信息监测并及时上报外汇管理局。此外,所有涉嫌违法违规跨境资金流动的交易均应纳入监测和报告范围。
虚拟货币高频高危典型交易:虚拟货币高频交易是指交易者频繁进行充值、提现、波段操作等,且涉及资金流动路径复杂,例如资金通过多个账户进行转移或直接连接境外交易所。相关活动包括大额汇款、资金拆分入账且缺乏合理商业背景的交易。这类交易通常存在资金来源与用途不匹配的情况,且资金流动途径“非正规”,缺乏标准化的商业背景支撑。资金可能会经过多个钱包地址或交易平台,最终流入境外账户或海外交易所,甚至可能通过混币器进行匿名交易。此外,大额资金在短期内进出以及资金流向多个平台或账户,均为高风险的典型交易行为。
四、币圈中的哪些人群容易被识别为风险交易者?
频繁套利者:频繁利用虚拟货币市场的套利机会,将法币兑换成虚拟货币后,通过不同交易所反复买卖赚取价差的人群,典型如进行USDT搬砖套利的人。此类交易人群交易频繁且涉及大量资金,容易引发监管部门的风险关注。
匿名交易者:利用复杂的交易路径来隐藏资金流向,通过匿名工具或在监管薄弱地区进行交易的人员。其交易行为神秘且难以追踪,常被识别为高风险群体。银行高度关注此类交易模式,以防止非法资金流动。
资金操作异常者:账户资金进出频繁且金额巨大,与个人经济状况不符,且无法提供合理交易解释的币圈参与者。这类账户通常为高风险账户,银行会特别关注并加强审查,避免洗钱等违法行为。
五、银行提到超出审查能力时可以免责,那么什么样的交易算超出审查能力?例如,虚拟货币交易资金流动复杂,涉及多个境外账户,银行如何判断这是否超出了其审查能力?
技术与资源限制方面:根据业内人士的观点,银行的监测技术和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比如虚拟货币交易中,若资金流向涉及大量匿名的境外钱包地址,且交易频繁通过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进行,这些平台的交易数据难以获取和分析。
银行受限于自身技术手段和资源,无法追踪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可视为超出审查能力。部分小型银行,由于没有先进的监测系统和专业的分析团队,面对复杂的虚拟货币跨境交易时,很难全面审查清楚。
法规与信息透明度方面:虚拟货币缺乏统一的国际监管框架,各国法规差异大。如果交易涉及多个不同监管政策的国家和地区,银行难以依据现行法规准确判断交易的合规性,也可认定为超出审查能力。像某些虚拟货币交易在 A 国合法,但在 B 国被严格禁止,银行难以厘清其中的法规适用问题。
此外,虚拟货币交易信息的不透明性,如交易平台不提供完整准确的交易记录,银行无法获取判断交易合法性所需的关键信息,同样应属于超出审查能力范畴。
交易异常复杂程度方面:若虚拟货币交易呈现高度复杂的资金流转模式,比如经过多次混币操作、通过多个“空壳”公司账户或关联账户进行转账,导致资金流向极度混乱,银行即使采取常规审查措施,也难以梳理清楚整个交易链条,也可视作超出其审查能力。
六、银行在按照国际规则办业务时可以免责,但如果国际规则与国内规定冲突,银行应该如何处理?例如,国内对虚拟货币交易有严格规定,而国际规则没有类似限制,这对交易者有何影响?我们是否需要特别关注这些潜在冲突?
当国际规则与国内规定冲突时,银行通常优先遵循国内规定。因为银行在国内开展业务,需接受国内监管,遵循国内法规是保障金融秩序稳定的基础。
比如,国内某银行的一位客户从事跨境电商业务,他了解到在部分国际规则下,能用虚拟货币支付海外供应商货款以降低成本。该客户便向银行申请相关业务,然而国内对虚拟货币交易有严格限制以防范金融风险。此时银行若按国际规则为其办理,不仅自身会面临国内监管的严厉处罚,客户的交易也会因违反国内规定而无效。一旦出现交易纠纷或资金损失,客户无法得到法律保护,还可能因参与违规交易面临法律风险。
对交易者而言,这些潜在冲突必须特别关注。在进行交易前,要充分了解国内法规政策,避免因规则冲突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也要警惕银行可能因合规要求而拒绝办理某些看似在国际规则下可行的业务。
七、如果银行因违规行为被查处并申诉,交易者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比如,银行未能及时识别风险交易,交易者是否需要提供新的证据?如果提供证据,是否会增加被认定为非法跨境金融活动的风险?
当银行因违规行为被查处并申诉时,交易者扮演的角色较为复杂:
协助调查角色:交易者可能需要协助银行提供与业务相关的资料,以还原交易真实情况。若银行未能及时识别风险交易,外汇局在调查过程中,可能要求交易者提供交易合同、资金往来记录等证据。例如,某银行因客户的一笔外汇资金收付业务被查,若交易者能提供完整清晰的交易背景资料,有助于银行申诉,说明自身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尽职情况。
潜在责任关联角色:提供证据存在一定风险。反洗钱专家指出,若交易者提供的证据存在问题,比如刻意隐瞒重要信息或提供虚假材料,不仅会影响银行申诉,自身也可能因参与非法跨境金融活动被调查。不过,若交易者正常合规交易,如实提供证据,一般不会增加被认定为非法跨境金融活动的风险。若交易合法,交易者配合调查提供证据是履行公民义务,理论上应该受到法律保护。但如果交易者本身交易存在违规,提供的证据可能会使违规行为暴露,从而面临法律风险。
总体而言,交易者在银行申诉过程中要保持谨慎,如实提供证据,以维护自身和银行的合法权益。
仅代表本文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对特定事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意见。